
南北漢族的遺傳差異究竟有多大?
許多朋友寫信咨詢:南北漢族的遺傳差異究竟有多大?為什么在南方漢族里檢測出來這么多北方漢族成分,而在北方漢族里也可以看到南方漢族的遺傳貢獻?
?
首先,南北漢族的遺傳差異很小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哪?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咱們中國人和西方人差異很大,假設漢族和法國人的遺傳差異為1,那么南北漢族的總體差異與之相比就僅僅只有0.02左右。
?
雖然差異很小,但只要有差異,我們就能想辦法把差異描繪出來:
?
與地理分布相對應,漢族在遺傳上也是分為北方漢族、中部漢族和南方漢族,我們在上圖的PCA中可以看出在全基因組水平幾十萬位點上這三類漢族可以被區分開,但沒有明確的清晰的分界線,而是模糊地逐漸過渡。下面這張遺傳成分圖可以更形象地表示南北漢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遺傳狀態,當預設南北漢族、日本人有三個祖先成分(K=3)時,可以看出棕紅色在南方漢族中占最大比例,但在北方漢族和日本人中也存在,且有著由南向北梯度減少的趨勢,北方漢族的代表成分亦是如此:
南北漢族之間的混合狀態是如何形成的哪?這或許可以歸于北方人群的擴張。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形成了兩個很重要的文明:仰韶文明、河姆渡文明,農業的產生主要是這兩塊地方,這兩撥人對現在的中國各民族有很大的基因貢獻。南北人群最初各居南北,但歷史上有幾段時間氣候實在不好,北邊的牧草長得不好,游牧民族說我們到關內搶東西,一搶的話,北方的漢族呆不下去了,打起鋪蓋往南走。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期,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唐的安史之亂,還有遼和金的時候,大量的遷徙造成了民族的大融合。這其中有個關于南方漢族的有趣的細節,父系從Y染色體來看,南方漢族的主體基本上是由北方漢族而來,而母系從mtDNA來看,現在南方少數民族對南方漢族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兩廣地區。
?
參考論文:
1.?Chen J, Zheng H, Bei JX, Sun L, Jia WH, Li T, Zhang F, Seielstad M, Zeng YX, Zhang X, Liu J.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 revealed by genome-wide SNP vari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9 Dec 11;85(6):775-85.
2.?Xu S, Yin X, Li S, Jin W, Lou H, Yang L, Gong X, Wang H, Shen Y, Pan X, He Y. Genomic dissection of population substructure of Ha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association stud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9 Dec 11;85(6):762-74.
3.?Wen B, Li H, Lu D, Song X, Zhang F, He Y, Li F, Gao Y, Mao X, Zhang L, Qian J.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 Nature. 2004 Sep 16;431(7006):302-5.
?
首先,南北漢族的遺傳差異很小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哪?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咱們中國人和西方人差異很大,假設漢族和法國人的遺傳差異為1,那么南北漢族的總體差異與之相比就僅僅只有0.02左右。
?
雖然差異很小,但只要有差異,我們就能想辦法把差異描繪出來:
?
與地理分布相對應,漢族在遺傳上也是分為北方漢族、中部漢族和南方漢族,我們在上圖的PCA中可以看出在全基因組水平幾十萬位點上這三類漢族可以被區分開,但沒有明確的清晰的分界線,而是模糊地逐漸過渡。下面這張遺傳成分圖可以更形象地表示南北漢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遺傳狀態,當預設南北漢族、日本人有三個祖先成分(K=3)時,可以看出棕紅色在南方漢族中占最大比例,但在北方漢族和日本人中也存在,且有著由南向北梯度減少的趨勢,北方漢族的代表成分亦是如此:
南北漢族之間的混合狀態是如何形成的哪?這或許可以歸于北方人群的擴張。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形成了兩個很重要的文明:仰韶文明、河姆渡文明,農業的產生主要是這兩塊地方,這兩撥人對現在的中國各民族有很大的基因貢獻。南北人群最初各居南北,但歷史上有幾段時間氣候實在不好,北邊的牧草長得不好,游牧民族說我們到關內搶東西,一搶的話,北方的漢族呆不下去了,打起鋪蓋往南走。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期,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唐的安史之亂,還有遼和金的時候,大量的遷徙造成了民族的大融合。這其中有個關于南方漢族的有趣的細節,父系從Y染色體來看,南方漢族的主體基本上是由北方漢族而來,而母系從mtDNA來看,現在南方少數民族對南方漢族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兩廣地區。
?
參考論文:
1.?Chen J, Zheng H, Bei JX, Sun L, Jia WH, Li T, Zhang F, Seielstad M, Zeng YX, Zhang X, Liu J.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 revealed by genome-wide SNP vari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9 Dec 11;85(6):775-85.
2.?Xu S, Yin X, Li S, Jin W, Lou H, Yang L, Gong X, Wang H, Shen Y, Pan X, He Y. Genomic dissection of population substructure of Ha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association stud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9 Dec 11;85(6):762-74.
3.?Wen B, Li H, Lu D, Song X, Zhang F, He Y, Li F, Gao Y, Mao X, Zhang L, Qian J.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 Nature. 2004 Sep 16;431(7006):302-5.
36 個回復
南方一開始是沒有漢族存在的,南方居住的都是土著百越。
所謂南漢是百越的和諧代名詞?
贊同來自: 橋豆瑪德 、arlolee 、6丨9ender 、sigongli 、黎夕夕 、清夜 、WeGene_50FDB3CC 、liozhao 、WeGene_CA417346 、就舔一口 、巴熱斯 、三花666 、WeGene_14F1D2AB 、estherfanfan 、李若萱 、公子小小白 、WeGene_4AB9FDEF 、陜北吳 、Nakashima 、流沙奶黃包 、凰啵絔芯bis 、WeChat_FCEAE1更多 ?
贊同來自: wresinski 、三花666 、黎夕夕 、Misakatze 、WeGene_66E1939B 、ahaha 、魚魚魚啊 、WeGene_E1B36B58更多 ?
贊同來自: Tommmy 、[已注銷] 、好寶寶李夢曦 、Misakatze 、丸子頭哥哥
贊同來自: Nakashima 、黎夕夕 、mophousyu 、WeGene_302C1423
贊同來自: WeGene_EEC618CC 、莫羽郁 、Hello_earth 、WeGene_3128BDF3
?
這篇文章說明南漢北漢從總體上來說有明顯不同,但是從個體上來說很難明確指出哪個人一定是南漢或者北漢。
贊同來自: Misakatze 、WeGene_4C15D88B 、elsa0220
贊同來自: fluka2011 、WeGene_1D890515
贊同來自: 莫羽郁
當然,按歐洲的標準,意大利是個很大的國家了。。
贊同來自: frunsk
贊同來自: 斯岸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
我使用了翻譯軟件。對不起,我的中文不好。
?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北漢跟韓國蒙古的關系、南漢跟越南馬來的關系,都比南漢北漢相互關系近。
所謂南漢、北漢大部分是偽問題,有價值的部分大多數在現有技術水準已有答案。
例如博山常染色體在所謂北漢人口起源于鐵器時代以后,夏家店時代基本沒有,也就是說北漢祖先在殷周時期不在黃河中下游居住。
南漢則根本沒有博山常染色體,也就是說跟永嘉以前和永嘉以后的黃河中下游居民都沒有共同祖先。
西遼河新石器基因組大體對應金國滿洲,在今天的黃河中下游人口占百分之五到十。
廣西人口和西遼河新石器基因組的最近共同祖先,按任何一種方法計算都在萬年以上。
揚子江南北的分化時間,經常出現兩三萬年的紀錄。
越南2019年的實驗,證明北越東緬和所謂南漢基因基本相同。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