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簡介
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點、由心臟原因引起的急性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的突然死亡。
多是在內外因(即病因及誘因的交互作用下發生的,其中病因多指患者生前體內的潛在性疾病,誘因多指誘發或促使機體潛在性疾病突然向惡性轉變的外部因素,二者中病因起主要作用,同時誘因參與SCD的發生發展。
注意:這項檢測中列舉的18種疾病是當個體攜帶相關致病變異時,可能會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風險但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猝死。
2) 心臟的結構
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有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
3) 心源性猝死的分類
目前研究把SCD分為: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環衰竭型猝死。
高危年齡在45歲~75歲,成年人中SCD發病風險隨年齡增加而增多。
中國約有180萬人/年發生猝死,而死于心源性猝死(SCD)的人數多達55萬/年。這意味著我國每分鐘將有1人發生心源性猝死,位居全球各國之首。
心臟性猝死是突然發生的、難以預料的,表現為突然的意識喪失,突然倒地,呼之不應,進而在1個小時內發生死亡。
一般情況,在發病之前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發病來得急、兇、險,也有一部分人有早期的心慌、頭昏等不適,但都不具有特異性而常未能引起警惕。
SCD主要以相關疾病為基礎同時伴隨誘因(即外因)的作用和參與。SCD的外因(誘因)是導致猝死發生的外在因素,可誘發或促使機體內潛在性疾病突然向惡性轉化。SCD的誘因有很多,以下就主要誘因進行簡述:
1) 精神因素
精神 、情緒因素與猝死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情緒波動過大常會誘發SCD。
2) 過度勞累
可導致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嚴重者可誘發低糖而致SCD,也可由于電解質失衡導致惡性心律失常,最終導致猝死。
3) 生活壓力大
生活壓力過大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并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痙攣的風險,誘發猝死。
4) 長期熬夜
長期熬夜會誘發心臟早搏及其他心律失常而致暈厥,若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搶救,易發生猝死。
5) 抽煙喝酒
抽煙會使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3倍。抽煙會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是誘發心臟病發作的扳機;長期飲酒可導致心力衰竭等多種疾病。
6) 肥胖
肥胖人群易發生心源性猝死,此類人群容易引起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故肥胖也是主要誘因之一,因此控制體重很有必要。
7) 其他原因
如過冷過熱、感染、外傷、暴飲暴食等也會成為SCD的誘因。
由于心源性猝死(SCD)的發病突然、死亡率高,因此預防SCD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然而,目前心臟活動異常疾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發作時的心電圖,很難對疾病做到早發現。對于基因突變導致的心臟活動異常而引起的猝死,可以先通過基因檢測檢查致病基因的攜帶情況,從而進行風險預測和評估,盡量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