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科研速遞】“心臟病發作”可被預測!
菜哥 丨?2018年09月18日
?
最近看了和蘋果發布會有關的信息,都是一些段子和吐槽,不過Apple Watch的這項更新倒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它增加了電極式心率傳感器,這有點像是一個便攜式的心電圖檢測,可以檢查心跳規律,還可以檢查有沒有出現房顫,這對于個人健康管理還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
不得不說,在高壓環境下生活的現代人,更容易染上熬夜酗酒等不良習慣,也會離心臟疾病越來越近,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1000多萬人死于心臟病發作。同時心臟病發作也是導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國有數據統計,在醫院之外心臟病發作的人,存活率大約只有6%。
雖然聽上去這么恐怖,但是科學家還是找到了預測的方法。
8月28日,一項大型研究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并在世界最大心臟病會議——慕尼黑的歐洲心臟病學會會議上公開。這是來自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基于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冠狀動脈造影分析的新技術,可以在心臟病發作前幾年就標記患者,并進行干預治療。
心臟病的發作原因
心臟病發作通常是由冠狀動脈發炎的斑塊引起的,導致血液突然阻塞進入心臟。斑塊的構成包括沉積的膽固醇、鈣化和其他物質。而醫生需要挑戰的就是了解哪些斑塊最有可能導致堵塞,如此才能幫助患者接受更積極的治療。心臟病發作一般都是突發性的,如果能預先確診,就可以引導患者提前接受治療,從而降低死亡率了。
圖A?心臟的位置。圖B?冠狀動脈損害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臟病發作。圖C?冠狀動脈斑塊形成血凝塊。
圖片來源:nhlbi.nih.gov
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已經發現,最危險的斑塊會釋放化學信使(生物體產生的,對機體代謝和生理機能發揮高效調節作用)來改變周圍的脂肪。由此,他們開發了一種技術,通過分析動脈周圍脂肪的CT圖像來檢測容易引起心臟病發作的發炎斑塊。
新的生物標記
他們使用的這一新生物標記叫做脂肪衰減指數( FAI ),FAI技術通過繪制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來掃描血管造影術中血管周圍脂肪的變化,用以捕獲冠狀動脈發炎的斑塊,從而能夠及早發現冠狀動脈炎癥。
通過檢測脂肪的變化,可以提前幾年就預測到心臟病的危險信號,與其他方法相比,其預測精度明顯更高。
新的技術革命
牛津大學心血管內科研究所的負責人Charalambos Antoniades教授說:“這項新技術可能會對初級和二級預防產生變革。我們首次有了一套生物標記物,這些生物標記物源自日常臨床實踐中已經使用的常規測試,用來測量所謂的’心血管疾病殘余風險’,而目前所有風險評分和非侵入性測試都忽略了這一點。”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的Milind Desai教授說: “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新技術,有可能提供一個簡單、無創的方案來檢測致命心臟病發作的患者。更重要的是,它強調了跨大陸合作在不同人群中驗證研究結果的不可思議的價值。”
WeGene小科普:如何預防心臟病
1. 減肥: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高于正常體重的人,特別是“蘋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險。如果減肥3~5公斤,心臟狀況會有很大改善。
2. 少吃蛋黃:一個普通大小的蛋黃約含膽固醇200毫克。所以雞蛋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3. 多運動:每天適度運動2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少30%,平時可以練練氣功、打打太極拳,以修身養心。快走的效果最好。
4. 戒煙:吸煙者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煙者的2倍。科學家發現,戒煙2~3年后,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至與不吸煙者一樣的水平。
5. 注意飲食: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物,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6. 適量飲酒:適量飲酒對心臟有好處。但要注意別貪杯,因為飲酒過度會引發心臟病。
7. 控制情緒:脾氣暴躁,遇到突發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誘發心臟病。要采取樂觀的處世態度,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
8. 當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體檢,對糖尿病“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Oikonomou E K, Marwan M, Desai M Y, et al.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coronary inflammation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rediction of residual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CRISP CT study): a post-hoc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utcome data[J]. The Lancet, 2018.
?
?
最近看了和蘋果發布會有關的信息,都是一些段子和吐槽,不過Apple Watch的這項更新倒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它增加了電極式心率傳感器,這有點像是一個便攜式的心電圖檢測,可以檢查心跳規律,還可以檢查有沒有出現房顫,這對于個人健康管理還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
不得不說,在高壓環境下生活的現代人,更容易染上熬夜酗酒等不良習慣,也會離心臟疾病越來越近,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1000多萬人死于心臟病發作。同時心臟病發作也是導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國有數據統計,在醫院之外心臟病發作的人,存活率大約只有6%。
雖然聽上去這么恐怖,但是科學家還是找到了預測的方法。
8月28日,一項大型研究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并在世界最大心臟病會議——慕尼黑的歐洲心臟病學會會議上公開。這是來自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基于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冠狀動脈造影分析的新技術,可以在心臟病發作前幾年就標記患者,并進行干預治療。
心臟病的發作原因
心臟病發作通常是由冠狀動脈發炎的斑塊引起的,導致血液突然阻塞進入心臟。斑塊的構成包括沉積的膽固醇、鈣化和其他物質。而醫生需要挑戰的就是了解哪些斑塊最有可能導致堵塞,如此才能幫助患者接受更積極的治療。心臟病發作一般都是突發性的,如果能預先確診,就可以引導患者提前接受治療,從而降低死亡率了。
圖A?心臟的位置。圖B?冠狀動脈損害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臟病發作。圖C?冠狀動脈斑塊形成血凝塊。
圖片來源:nhlbi.nih.gov
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已經發現,最危險的斑塊會釋放化學信使(生物體產生的,對機體代謝和生理機能發揮高效調節作用)來改變周圍的脂肪。由此,他們開發了一種技術,通過分析動脈周圍脂肪的CT圖像來檢測容易引起心臟病發作的發炎斑塊。
新的生物標記
他們使用的這一新生物標記叫做脂肪衰減指數( FAI ),FAI技術通過繪制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來掃描血管造影術中血管周圍脂肪的變化,用以捕獲冠狀動脈發炎的斑塊,從而能夠及早發現冠狀動脈炎癥。
通過檢測脂肪的變化,可以提前幾年就預測到心臟病的危險信號,與其他方法相比,其預測精度明顯更高。
新的技術革命
牛津大學心血管內科研究所的負責人Charalambos Antoniades教授說:“這項新技術可能會對初級和二級預防產生變革。我們首次有了一套生物標記物,這些生物標記物源自日常臨床實踐中已經使用的常規測試,用來測量所謂的’心血管疾病殘余風險’,而目前所有風險評分和非侵入性測試都忽略了這一點。”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的Milind Desai教授說: “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新技術,有可能提供一個簡單、無創的方案來檢測致命心臟病發作的患者。更重要的是,它強調了跨大陸合作在不同人群中驗證研究結果的不可思議的價值。”
WeGene小科普:如何預防心臟病
1. 減肥: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高于正常體重的人,特別是“蘋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險。如果減肥3~5公斤,心臟狀況會有很大改善。
2. 少吃蛋黃:一個普通大小的蛋黃約含膽固醇200毫克。所以雞蛋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3. 多運動:每天適度運動2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少30%,平時可以練練氣功、打打太極拳,以修身養心。快走的效果最好。
4. 戒煙:吸煙者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煙者的2倍。科學家發現,戒煙2~3年后,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至與不吸煙者一樣的水平。
5. 注意飲食: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物,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6. 適量飲酒:適量飲酒對心臟有好處。但要注意別貪杯,因為飲酒過度會引發心臟病。
7. 控制情緒:脾氣暴躁,遇到突發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誘發心臟病。要采取樂觀的處世態度,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
8. 當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體檢,對糖尿病“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Oikonomou E K, Marwan M, Desai M Y, et al.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coronary inflammation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rediction of residual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CRISP CT study): a post-hoc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utcome data[J]. The Lancet, 2018.
?
6 個回復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sneer 、九哥_A6416B41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