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本網站需要啟用 JavaScript, 請啟用后刷新頁面獲得更好的體驗
贊同來自: yaoxt 、onionion 、2017personalse 、十一的小想法 、藍 、戴眼鏡的鯨魚 、vkrx 、我來也 、壞壞的大白菜 、黃曉燕的基因 、HATTE21 、大灰狼 、cyriacus 、稱代先生 、qpyang_08 、SerenaMM更多 ?
贊同來自: zhengqiang 、pds1990 、onionion 、藍
贊同來自: aniki130 、guitarye 、稱代先生
贊同來自: pds1990 、壞壞的大白菜 、siphon
贊同來自: jajcjin 、安伯沙德
贊同來自: pds1990 、baogang007
贊同來自: 戴眼鏡的鯨魚
贊同來自: pds1990
贊同來自: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
Emily_223
抑郁癥
82 個討論
18 個回復
?
我自己是一名哮喘,痛風患者,也出現過偏頭痛的早期癥狀。關于這三個項目,我的基因檢測結果都是高風險,同時,家里面也都有明確的家族病史,更關鍵的是這三個項目前也都沒有有效的治愈手段,治療都以控制病情為主,換句話說,都是“不治之癥”。
?
目前我的情況是,哮喘和痛風都在進行治療,也就是我也有在吃藥。偏頭痛,進行了相對系統的檢查,包括腦部核磁共振,因為沒有持續發作,現在以規避誘發因素為主。萬幸,現在情況都已經控制下來,我不僅可以正常運動,偶爾也能偷吃點海鮮大餐。
?
我以前是在醫學院從事腫瘤研究的,目前在 WeGene 做生物信息工作。
我選擇從純科研轉過來的最重要的動機之一是:相對于異質性很高的腫瘤研究,基于群體背景的基因檢測,具備更多的應用可能性,也就是更有可能幫助到別人。并不是說我有多高尚,只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在創造社會價值與完成自我價值實現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
遺傳,是基因檢測的重要基礎。早發現+精準治療,也是我認為的,基因檢測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有家族病史,存在較高的遺傳風險,但尚未出現癥狀”的這類群體,可以說是現階段,基因檢測最可能幫到的人群。同時具備家族病史和遺傳風險,實現“早發現+精準治療”的可能性極大增加。
?
當然,現在的基因檢測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說,研究背景的差異可能造成研究結果的局限性,技術方法的限制會影響對問題本質的探究,特定項目研究背景的不足甚至會產生錯誤的推論。
這是我們為什么,要以中國群體為背景,做一些不那么嚴肅研究探索,比如,雙眼皮/小指甲,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了解基因檢測,一道探索基因的故事。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推出?WGS 產品,希望將更先進的技術介紹給大家,用更直接的手段來探究問題的本質。
?
非常感謝您能看到這里,真心建議您能及時就醫,雖然想要克服“不愿意就醫,認為自己不能被理解“這樣的抑郁癥典型癥狀,確實需要相當的努力。
當然,推薦就醫,也不是說,看醫生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醫生畢竟是最熟悉相關情況的群體,無論專業知識或者醫療實踐的探索。及時就醫也是最有可能幫助到自己的一種方式。請相信醫生,也相信不斷進步的醫療能力。
?
謝謝,祝好,希望早日康復!
身懷“不治之癥”的病友
?
?
?
贊同來自: yaoxt 、onionion 、2017personalse 、十一的小想法 、藍 、戴眼鏡的鯨魚 、vkrx 、我來也 、壞壞的大白菜 、黃曉燕的基因 、HATTE21 、大灰狼 、cyriacus 、稱代先生 、qpyang_08 、SerenaMM更多 ?
?
很多事,扣不扣帽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也許可以給你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視角,哪怕遇到的幾個人里,只有一個人提供了新思路新視角,那也是很好的。比如說,你不發帖,會收到我的回復嗎?誰都無法替你決策,只能提供信息,你是最終決策人。
?
我也得過輕度抑郁,見完醫生豁然開朗。并不是因為醫生有多大幫助,而是“見醫生”這件事本身促使我自己反思,促使我主動重新認識自己,促使我換一種角度面對困難。
贊同來自: zhengqiang 、pds1990 、onionion 、藍
贊同來自: aniki130 、guitarye 、稱代先生
?
?
我覺得中國人對抑郁癥的認知存在歧視和誤解,很多抑郁癥病人其實很痛苦,經常會回想起以前不開心的事情,越想越難受,越想越放大。家人和朋友這個時候可能一句“小心眼兒”,就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好。。。
贊同來自: pds1990 、壞壞的大白菜 、siphon
贊同來自: jajcjin 、安伯沙德
贊同來自: pds1990 、baogang007
贊同來自: 戴眼鏡的鯨魚
贊同來自: pds1990
多和人交流 特別是樂觀的人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贊同來自:
要回復問題請先登錄或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