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個體對疼痛都有不同的感知能力,個體所能感覺到的最小疼痛稱為疼痛閾(pain threshold)。有些被護士小針扎一下就嗷嗷直叫,有些人被刀刺后都能起來反撲。
疼痛是機體的一種感覺,每個人一生中會受到疼痛刺激的多次折磨,一個人從頭到腳,從體表到內臟的各個部位都可能因外界刺激或自身病變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是一種傷害信號,其強度與身體受傷害的程度密切相關,神經是人體痛覺的感受器,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密布著神經及其末梢,受到任何刺激都可產生神經沖動。由神經末梢將沖動經過脊髓傳到大腦而產生痛覺,一般女性比男性怕疼,這是由于女性神經末梢纖細敏感。
在本項設計中,我們主要對兩個位點進行分析:
rs4680是一個已被研究得非常充分的位點,它位于COMT基因上,G>A突變可以增強對痛覺的敏感程度;[1-3]
rs6746030,G>A突變可以增強對痛覺的敏感程度 [4],它落在SCN9A基因上,SCN9A基因在痛覺感知中有多重要呢?請往下拉見“題外話”。
目前針對這兩個位點的研究比較獨立,因此兩者共同作用于疼痛感知的關聯性尚未可知,我們建立累加模型來描述這兩者與痛閾感知的關系。
除此之外,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情緒變化也會影響對疼痛的敏感度,如恐懼、焦慮、緊張、生氣等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受。相反,在心情愉快、心理放松或受到家人的關心時,疼痛會不同程度的緩解。另外,因疼痛部位的不同,患者對疼痛的反應也不同,如頭部受傷者因想到可能危及生命,于是感到疼痛難忍,如受傷部位在手臂或不重要的部位,痛覺的反射就小得多,環境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機體對疼痛的反應
另外有研究表明COMT基因的單倍型也與痛閾感知有關,如果我們擁有COMT上rs2097903, rs6269, rs4633, rs4818, rs4680, rs165599的單倍型數據的話,可以根據2005年發表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的“Genetic basis for individual variations in pain percep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hronic pain condition”進行更復雜更全面的預測。
題外話:還有一種疾病叫“先天性痛覺缺失”(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CIP),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其臨床特征為周身性痛覺喪失。人的大腦中存在一種叫“內啡呔”的物質,它與嗎啡相似有強烈的鎮痛作用,而無痛人大腦中內啡呔含量是正常人的3~5倍,所以傳到大腦的痛覺沖動被超量的鎮痛作用的“內啡肽”掩蓋了,這樣人就失去了痛覺。這些人的SCN9A基因發生了變異,這與我們所討論的痛覺敏感度是不同的概念。
另外,疼痛感知能力和疼痛的忍耐力也是不同的概念哦!
參考文獻
[1]COMT val158met Genotype Affects-Opioid Neurotransmitter Responses to a Pain Stressor. (2003). Science.
[2]Influence of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 gene polymorphisms in pain sensibility of Brazilian fibromialgia patients. (2013). Rheumatol Int.
[3]Pain sensitivity in fibromyalgia is associated with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 gene. (2012).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4]Pain perception is altered by a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SCN9A. (2010). Proc Natl Acad Sci.
Pro
遺傳特征